888集团官网入口2025年8月11日凌晨,顿涅茨克平原上,俄军一支敢死突击队悄然改变了进攻路线,像锐利的刀刃一样穿透了乌军的防线,直指红军城北部。当乌克兰守军仍在猜测俄军是否继续攻击市中心时,这支精英部队在不到一夜的时间里突破了10公里,迅速撕裂了乌军精心布置的防御。
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这座原本有6.1万人口的煤炭工业重镇,如今已经成为了决定顿巴斯未来命运的战略核心。城外,俄军的11万大军像铁桶一样封锁着这座城市;而在城内,上万名乌克兰士兵与北约顾问们在无水无粮的极端条件下,顽强守卫着剩余的5平方公里最后一片阵地。
俄军突击队的突然袭击彻底打破了战场的平衡。原本乌军第155机械化旅正在集结豹2坦克,准备在预判的战场上迎战俄军,但俄军却绕过所有重要防线,从玛雅克直插科洛迪亚兹村,位于北部12公里外的敌后,突如其来。乌军前线士兵的反应揭示了其致命的混乱。开源情报显示,大量防御阵地被匆忙放弃,士兵们在慌乱中迅速撤退到佐洛提和科洛迪亚兹村。沿途的运输车队遭遇俄军无人机的频繁袭击,许多车辆在途中被摧毁,最后能够成功到达前线的补给车队不到一半。
“运输车队的损失率已经超过60%,每送一次弹药,至少要牺牲三辆装甲车。”一名乌军第47机械化旅的士兵在社交媒体上无奈透露。俄军的情报网络精准得惊人,甚至通过监听无线电,发现了大量哥伦比亚雇佣兵的通讯信息,这更加证明了俄军情报的高度渗透力。
红军城西北的铁路枢纽遭到了系统性的摧毁,而仅剩的帕夫洛格勒公路,自7月以来就一直遭受俄军的空袭,已经被摧毁得千疮百孔。8月11日,俄空天军的苏-57隐形战机发射了Kh-59MK2导弹,精准地摧毁了连接后勤基地的莫克罗扬斯基桥。这座长82米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曾是红军城的最后一条生命线。
与此同时,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披露的一起国防采购贪腐案件震惊了全社会。议员与军火商勾结,抬高了无人机的采购价格高达30%,使得乌克兰军队装备了大量劣质的电子战设备。前线的反无人机系统几乎形同虚设,俄军的“柳叶刀”巡飞弹可以肆意穿梭在战场之上,打击乌军。而在另一边,腐败网络却让乌军的士兵们置身于更为艰难的境地,他们不得不用简陋的纸板防弹衣和二战时代的磺胺药物,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勉力维持生存。
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的增援请求被政治层面否决,红军城一旦失守,不仅会直接威胁哈尔科夫防线,还将动摇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信心。第63旅士兵在撕毁俄军劝降传单时,展现了强烈的抵抗意志,但现实却异常残酷。第155旅的实际兵力不到原编制的60%,有些连队甚至只有班长带着3名新兵。
饥饿成为比炮火更为可怕的敌人。在科洛迪亚兹村周边,逃散的乌军部队开始屠杀战马以充饥,伤员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手术室的地板血浆厚重到让人打滑——顿巴斯营区的医护兵每天接收的伤员人数一度高达427人。
俄军已成功构建起了一套立体化的作战体系:每天1200门火炮的投射量是乌军的5倍,搭配6个无人机营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火力网。红军城的空域在7月间出动了超过6000架次的无人机,彻底切断了乌军的所有补给线路。
俄军在战术上的创新尤为引人注目:苏-34战机精准投掷了3吨TNT当量的FAB-3000巨型滑翔炸弹,摧毁了多个建筑群;TOS-1A温压弹以摧枯拉朽之势,抽干了区域内的氧气;钻地弹精确贯穿地下掩体;敢死队甚至通过废弃的矿井在市中心建立了防御工事。
与此同时,俄军的心理战也开始大规模展开。8月10日清晨,“海鹰-10”无人机撒下了数万张橙色传单,传单上用乌克兰语和英语写道:“抵抗只会增加无谓死亡,投降者将获得食物、医疗和与家人通话的权利。”俄国防部宣称,战役首日即有47名乌军士兵投降,其中12人提供了关于反坦克导弹的精准坐标。
在战场上,俄军采用了类似朝鲜的“三三制”战术,即三人一组呈品字形前进,这样即便有人受伤,也能迅速补位。朝鲜特种部队仅用轻武器,在两个半小时内便消灭了300名守军,占领了克普列霍沃村,这种不依赖炮火支援的迅猛突袭让乌军防不胜防。
8月15日,普京将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美方明确拒绝泽连斯基的参与。红军城的战役,已成为俄方最重要的谈判筹码,战场节奏因此明显加快。特朗普特使维特科夫在克里姆林宫与俄方的密访长达三小时,“以领土换停火”成为双方核心议题。
作为回应,俄国防部突然宣布,朝鲜援助的1200万发炮弹已成功抵达别尔哥罗德仓库,这一数额足以支撑俄军展开三个月的总攻。美国退出直接援助后,欧洲面临了巨大的压力。过去三年,美欧对乌克兰的援助分别为1700亿和1800亿美元,而如今,欧洲只能独自填补这一巨大缺口。波兰曾提议联合发债,但遭到了德国和荷兰的强烈反对,欧盟内部的矛盾愈发尖锐。
与此同时,乌军频繁通过无人机袭扰俄罗斯的炼油厂,旨在激怒俄方过度报复,以期打乱美俄的会谈进程。然而,随着红军城剧院——泽连斯基2023年慰问演出的“精神象征”——被俄军攻占,乌方的战略空间已显著收缩。
红军城一旦失守,将引发一场多米诺效应。这座拥有乌克兰40%焦炭矿储量的工业重镇,若落入俄军手中,顿巴斯的战略门户将被彻底打开,乌军将被迫在更广泛的战线上进行防御,而原本就已捉襟见肘的兵力将更加分散。
未来的战场,或许会落在多布罗皮利亚。若俄军控制了北部的村镇群,将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与此同时,俄军正在加紧修复距离前线公里的顿涅茨克机场,未来的无人机作战半径将覆盖整个战区。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场战争的模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俄军逐步放弃了强攻城市的战术,转而通过精准打击切断补给线、夺取资源,这一转变或许将彻底改写乌克兰战争的规则。传统的壕沟防御显然已经无法抵挡无人机和战术导弹的威胁,现代战争的战术已进入了快速机动与远程打击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