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

新闻资讯
人民防空警报:守护生命的“声音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26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在城市的喧嚣中,我们或许很少会特别留意头顶传来的声响,但有一种特殊的“声音信号”——人民防空警报,却承载着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是战时防空的“命令书”,也是平时防灾的“预警器”,更是国家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人民防空警报的神秘面纱,了解它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从历史维度看,防空警报的诞生与战争紧密相关。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开始用于军事轰炸,欧洲城市便尝试通过敲钟、吹哨等方式预警空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伦敦、莫斯科的大规模空袭,促使各国建立起更规范的警报系统。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人防体系,防空警报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升级,如今已成为覆盖城乡的“声音防线”。

  888集团官网入口

  以战时为例,若敌方发射导弹或派遣战机空袭,防空警报能在敌方打击前发出预警,提醒居民关闭门窗、切断电源、携带应急物品前往人防工程隐蔽;若发生核生化袭击,特定警报还能指导民众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毒面具、密封房间)。在和平时期,防空警报系统也常被用于地震、台风等灾害的预警,成为城市安全网的重要一环。

  2、控制方式:早期依赖人工手动启动,如今已升级为“统一控制+多模式备份”——通过人防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远程发布指令,同时保留手动、无线遥控等备用手段,确保极端情况下仍能正常鸣响。通过无线电发送的警报控制信号,在空间中自由传播,在其可达区域内,任何覆盖了该频段的宽带无线接收机(包括业务电台或对讲机或扫描接收机)或工作在该信号的频率上的窄带接收机,均可能接收到。但是,警报指令是加密的数字信号,只能使用专用的警报指令接收机才能解密和识别。一般的无线电台(比如对讲机)检测到该信号,没有相应的解密算法或者不知道指令的编码方法就无法识别出警报指令。需要指出的是:无线电频谱是一种广泛的客观存在,也是一种资源,因此,世界各国为用好这种资源,都以法律形式进行了规范管理。警报控制信号传输的无线电频段或频率,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和其他无线电通信设备操作者来说,不能擅自使用警报控制信号传输的无线电频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管理条例》《业余无线电管理办法》,“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或者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故意收发无线电台执照许可事项之外的无线电信号,传播、公布或者利用无意接收的信息”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